Next
首届天津市建筑修复技术交流会在总院成功召开
第18次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学术年会在总院成功举办
2024-07-16
2024年7月6-7日,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和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大设计总院”)承办的 “第18次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学术年会”在天大设计总院成功召开。本次年会以“全球化视野下近现代建筑的区域性关联、互动与比较”为主题,围绕国内建筑遗产研究与实践领域的最新成果展开研讨,吸引了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设计同仁和高校师生150人出席参加。
开幕式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亦师主持,天大设计总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总建筑师谌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张利,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教授刘松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复合致开幕词。
谌谦总经理代表承办方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学者和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学术年会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学术平台,期待专家、中青年学者和年轻一代的同学们开展热烈的研讨交流,共享知识、汇聚智慧,共同探索近现代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推动文化繁荣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彭长歆做了题为《从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到营造技术溯源--兼论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范式转型》的主旨报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琦做了题为《东亚建筑的现代性演绎》的主旨报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时代建筑》副主编彭怒做了题为《传统作为形式的经验知识:1970-80年代的上海电信大楼及其他》的主旨报告,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医疗建筑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格伦做了题为《百年协和校园建筑解读》的主旨报告,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徐苏斌做了题为《中国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当代表达--近代化遗产的几点再思考》的主旨报告,天津市福莱特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天津国际设计周组委会执行主席李云飞做了题为《天津建筑遗产保护实践》的主旨报告。
基于“全球化视野下近现代建筑的区域性关联、互动与比较”的会议主题,本次设置了“比较视野下的开埠口岸城市研究”、“近现代建筑的类型调查与案例研究”、“近现代建筑的材料、结构与形制”、“近现代建筑保护理论与实践”、“近现代城市与建筑:新视野、新方法、新史料”、“1949年以来的中国建筑史研究”六个分论坛,并首次设置“广泛记录、储备先进——当代之于近现代”、“中国现代建筑史研究的视角、资料与立场”两个圆桌沙龙。
天大设计总院总经理助理、文化遗产保护发展院院长朱阳,市场经营部部长陈孝忠分别在“比较视野下的开埠口岸城市与建筑”和“近现代建筑保护理论与实践”主题分论坛中担任主持人。
天大设计总院文物保护所主任设计师刘畅,在“比较视野下的开埠口岸城市与建筑”主题分论坛中,作了题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天津的“民族形式”建筑》的报告。以“民族形式”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通过解构分析天津现存的典型建筑案例,总结了天津地域的设计风格和特点。
天大设计总院建筑更新所所长代亮,在“近现代建筑保护理论与实践”主题分论坛中,作了题为《工业遗产建筑和文物保护建筑“活化”利用实践分享》报告。以天津第一热电厂修缮与利用为例,针对文物建筑现状,提供量体裁衣式的解决方案,从商业功能、结构加固方案、室内装修等诸多方面入手,通过对空间利用、构件的挖掘和修复,保留特色空间效果。确保工业遗产空间完整性的同时,也建立起老厂房历史与现代的对话。
第18次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学术年会为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研究领域的“老运动员”们、作为中坚力量的中青年学者和年轻一代的同学们提供了相互学习、增进了解、汇聚智慧的学术平台。天大设计总院作为天津大学的实践前沿和产学研平台,凭借匠心守护与传承,在保护规划、建筑修缮保护等方面取得诸多成果,以本次年会为契机,将实践成果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享。未来,总院持续深耕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秉承工匠精神与高校设计院的社会担当,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贡献天大力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