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
AATU分享 | 南沙首座“近零能耗”绿色低碳公交站场
“大国苑囿•无界绿湾” | 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城市设计中标方案
2023-02-09
2022年5月,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总体城市设计方案征集评审结果出炉,经过七个月的激烈角逐,在国内外顶级规划设计机构的同台竞技中,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和詹姆斯希契莫夫设计与管理公司联合体方案被选为最终中标方案。
△ 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总体城市设计鸟瞰图
项目名称 | 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总体城市设计方案征集
主办单位 |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
承办单位 |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 |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詹姆斯希契莫夫设计与管理公司
首席设计师|黄晶涛 朱玲 詹姆斯·希契莫夫(英国)
天津大学设计总院主要参与人员|张玉琦 盛明洁 卞洪滨 胡一可 齐凯 吴静子 殷亮 李鹏 杨义
天大设计总院主要参与部门 | 黄晶涛盛明洁教授工作室 朱玲教授工作室 规划一院 规划三所 卞洪滨教授工作室 胡一可教授工作室 吴静子教授工作室 建筑设计三院 A+a建筑创作中心 景观一所
詹姆斯·希契莫夫设计与管理公司主要参与人员|杭烨 高博翰 阎尚博 鹿璐 董妍君 甄悦然 刘婧谧 尹思 刘旭
视觉传达支持 | ZOO建筑设计事务所
2022年2月,长株潭获批成为我国第四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都市圈。绿心是长株潭都市圈区别于其他都市圈的重要特征,也是推动三市一体化、竞逐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载体。2011年,习近平同志视察湖南时曾对长株潭绿心留下殷切嘱托:“建立生态绿心是保值、增值的,是长株潭和其他城市群的一个重要区别,湖南保护好这个生态绿心,50年后,将在全国、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
超过600平方公里的长株潭绿心,在长江流域、全国乃至世界范围都有其独特的生态价值。“无论从生态系统多样性还是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看,湖南都是全世界同纬度地带最有价值的生态功能区”——《湖南省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在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倡导绿色创新发展的今天,绿心的价值尤为重要。
湖南,自古便是国之重器,农耕文明、霸蛮精神、科技创新、红色文化、共和国缔造等方面在全国发挥重要作用。绿心在国家层面作为长株潭都市圈的重要标志及具备条件承担重要担当。
方案提出“大国苑囿,生态绿湾”的概念,对标中国传统苑囿概念,赋予绿心在特色外交、科技创新、生态保育、文化展示方面重要职能;立足推动长株潭一体化进程,创新提出生态文明时代的都市圈发展范式,生态绿湾,为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路径提供学理支撑。
方案借鉴国内外营城理论,创造性提出“生态绿湾”的长株潭都市圈空间发展范式,并提出从绿心到绿境,四大阶段成长路径。将绿心从被动接受三市中心辐射的生态隔离带,成为带动都市圈空间、功能、产业、生态和治理重构的生态绿湾,建构城市融于绿境的都市圈“绿心+”崛起路径,创建生态优先、道法自然的新时代中国营城范例。
△ 长株潭都市圈“绿心+”模式发展路径
着眼于南起衡山,北至洞庭,东至幕连九山脉,西至韶山山脉的长株潭三市山水场域,总结出“衡山湘水入洞庭,山水洲城望湘心”的场域特征。从古诗词、三市旧址选位、长沙星宿对位、如今三市重要空间序列,提出北起长沙天心阁、南至湘潭金霞山的湖湘中轴,并在中轴之上谋划外交、科研、TOD枢纽等系列重大项目,使之成为传承历史面向未来、统领长株潭三市的营城礼轴。
以湘江、浏阳河为载体,与绿心内的山水脉络及乡村藤蔓体系串联,联通艺术、文旅职能和浪漫生态人居体验,构建湖湘韵味的美好生活场景,成为自然灵动的山水乐轴。
△ 长株潭地区山水场域及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
方案以长株潭都市圈整体竞逐国家中心城市为切入,以生态绿心将成为三市生态保护、绿色崛起和融合发展的核心触媒为抓手,围绕“无界绿湾”的发展目标,构建“人与自然无界”、“人类友谊无界”、“绿色崛起无界”三大核心战略;提出传承历史面向未来的长株潭三市共谋营城策略、城绿交融人与自然无界的生境网络策略、事件集群驱动与优势产业集群推动的产业策略、尊重地纹延续湖湘肌理的空间与产品设计策略、绿色共享引领生态文明的创新机制策略五大策略,在整体层面解决三市融城发展、城绿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湖湘文化特色、生态资源保值增值的核心问题。
△ 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总体城市设计鸟瞰
△ 传承历史面向未来的长株潭三市共谋营城策略
△ 城绿交融人与自然无界的生境网络策略
02 中央公园总体规划创新
面对超过600平方公里的绿心中央公园,规划团队创造性提出景观特征专属评价体系+乡村聚落藤蔓体系的工作方法,解决超大尺度生态空间的识别、设计、管理问题。
景观特征专属评价体系(Exclus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后简称体系)是基于景观特征评估(LCA)对长株潭绿心场地空间特征创新建构的专属评价体系,是基于场地证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全方位评价,较为详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在绿心地区传承上千年的景观特征。
本体系基于全面的现场踏勘,结合卫星影像和无人机航拍信息,充分梳理和识别场地各类生境特征,构建了项目全域197个2X2km基础网格单元。通过整合多层级要素,划分景观特征类别,确定各网格单元的场地敏感度和容纳性(场地敏感度:在应对外部因素造成的变化时,场地的变化幅度和抵抗变化的能力;场地容纳性:特定景观类型或区域对变化的适应程度,判定变化对场地的环境特征是否将产生重大的、毁灭性的影响)。将生态保护红线与场地敏感度评价、城市开发边界与场地容纳性评价分别对位,系统性优化“三线”范围,统筹上位规划中其他要素信息。用更科学合理的标准指导国土空间土地整治和项目的落位实施。
△ 绿心场地生境特征
△ 绿心景观特征评价
△ 绿心“三线”优化
乡村聚落藤蔓体系是基于长株潭绿心乡村聚落特征总结归纳而成,体现湖湘农耕文化和在绿心地区传承上千年的人居空间逻辑。首先按照“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微改造自然”的原则,梳理出依托自然生长的三级藤蔓体系;结合既有行政村边界,将上千个自然村落划定为具有明确身份标识的158个藤蔓单元,归纳为冲、坳、坝、湾、洲、咀、塘、坨,共计三类八种绿心人工生境。
△ 绿心三类八种人工生境
绿心藤蔓单元评价体系提出自然条件、人地关系、生态敏感性、用地规模与形态、单元可达性5类8项评价指标,精准指导乡村聚落留、改、拆进程,让乡村聚落有机参与到绿心中央公园的发展建设中,用农耕文化为绿心中央公园赋能。
经过景观特征专属评价体系,在不破坏自然生境,不侵占景观生态廊道的基础上,选择场地敏感度低、容纳性高的网格落地奥体小镇、花博园、中非小镇三个先期启动的重点建设项目。
△ 奥体小镇、花博园、中非小镇中应用景观特征专属评价体系
遵照乡村聚落藤蔓体系的识别结果,延展藤蔓结构限定空间形态:在奥体小镇借助藤蔓田廊,串联“山丘林田草”多彩地景,为小镇提供山顶密林、田野麦浪、运动草坪;在花博园依山就势,统筹“山水林田湖”多元自然要素,构建指状延伸的自然生态格局;在中非小镇演变为水绿藤蔓,“江洲湖岛溪”多样水表情,演绎浪漫山水江之居。
△ 奥体小镇、花博园、中非小镇藤蔓结构
03 重点片区详细设计
—
重点片区壹 · 奥体小镇
奥体小镇是生态绿湾落下的第一颗棋子,将成为绿心中央公园的首个引爆点。
打造长沙又一世界级城市名片
方案跳出任务书的限制,主张奥体中心选址于湘江之畔,直面湘江,与兴马洲、湖湘中轴、场地山水中轴形成空间共振,在长沙南部形成强有力的空间节点。奥体中心是举办全运会、亚运会甚至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场所,将是世人认识长沙、形成长沙记忆的最佳媒介。
△ 整体鸟瞰图
强化场地山水轴,延续田廊藤蔓轴
营建长株潭奥体城,完型长株潭湖湘中轴。奥体小镇在功能和能级上能够承担起融合长株潭三市与绿心中央公园的重任,成为“湖湘中轴”上湘江东岸的重要节点。强化场地山水轴,赋予运动主题,形成贯穿方案的山水运动轴,与湖湘中轴交汇于兴马洲头,交汇点设置火炬台,点亮兴马洲头,与橘子洲头遥相呼应。延续现状田廊藤蔓,使奥体小镇融于田廊生境之中,打造最具湖湘韵味的奥体小镇。
△ 场地山水运动轴
△ 湖湘多元人居效果
—
花博园是生态绿湾的中心明珠,将打造一场永不落幕的世界级花卉园艺博览会。
花博园将运营组织思维提前介入空间设计,利用功能分区和交通组织巧妙满足会时会后不同的管控需求。方案将花博园片区分为花卉园艺博览园、十大花谷、共和国会客厅三大主题园区,其中十大花谷采用开放运营及分期建设模式,极大的降低了前期的集中投资和会后的长期运维成本。
三大主题园区对应三大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向世界展示面向绿色未来的湖南答卷。
巧妙满足会时会后不同的管控需求,花卉产业与乡村振兴结合,带动绿心原住民村落有机参与到绿心中央公园建设。
△ 花博园三大分区
花卉园艺博览园以自然山水脉络为发展主题,通过对藤蔓体系的梳理,强化山水轴线。设置系列中外展园,同时结合湖湘文脉设置特色展区。会展活动时段封闭管理,出入口位置通过闸口控制,后期售票运营,确认封闭管理。
△ 花卉园艺博览园效果
△ 湖湘园艺展示区
△ 芙蓉绽放湖湘馆
花卉园艺博览园打造全时段、全领域、全生命周期的园艺产业圈层,为打造后世园时代的湖湘花展新IP,保持热度和动力,担当产业转型、乡村振兴、城乡共同富裕的职责与使命。
十大花谷基于原有现状农田与村落,整合现有资源,以村落提升的方式叠加全年开放运营、产业链条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花卉产业优势;配套建设服务型设施,保障全时段满足休闲、游览、购物、住宿的需求,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带动乡村振兴,以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 十大花谷效果
共和国会客厅是元首外事接待的场所,在元首会客时段安全管控,以道路管制、山体遮蔽、植物隔离等多种方法保障内部的隐蔽需求。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除了会晤、会议、谈判场所,还利用山林优势设置了国际友好林,承载起会客厅浓厚的农业体验氛围与长株潭农业发展之新动因。
△ 共和国会客厅效果
充分利用三市已有资源(尤指大型展会场馆)进行整合,创造中非经贸博览会的“绿心-泛峰会模式”。仰天湖以环湖大事件、会议、文化交往等职能构成几何中心,周边的奥体小镇、花博园、商贸中心分别承载特色主题博览构成外部联动,多个事件、多点支撑,整体联动,使绿心的资源利用最大化。
△ 中非小镇鸟瞰
把“江、洲、湖、岛、溪”共荣共生的水要素融合于城市生活,演绎浪漫山水江之居。梳理田廊水脉作为公共活动和城市活力功能向外延伸的空间载体。以环仰天湖为中心环线,结合绿心水绿藤蔓枝脉,植入各类商业、休闲、文化等公共建筑,使繁华或市井的生活场景伴绿、盘水而生,形成绿心有温度、可感知的生活和体验路径。
△ 水表情——江,长株潭山水外滩
△ 水表情——溪
△ 水藤蔓体系
△ 三维方位标识体系
在外滩中非峰会区域,北部片区提取湖湘农耕稻田文明,采用井田式院落布局,院落四方围合,内聚外放,形成业态复合、礼序井然的中式综合街区;而南部则是提取非洲草原部落文明,采用中心内聚式建筑簇群布置方式,形成极具乡土气息的非洲特色主题街区。
△ 南北街区解构过程及效果
以天大联合体方案为基础,统筹整合各参赛单位亮点的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总体城市设计方案已于2022年11月顺利通过湖南省规委会评审,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将全面指导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的保护和建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