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
天大设计总院有限公司与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签署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天大设计总院在沈阳王家湾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入围优胜
2023-01-11
项目名称丨沈阳王家湾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
建设地点丨辽宁省沈阳市
设计规模丨规划范围6平方公里
完成时间丨2022年
主 持 人丨黄晶涛 朱玲 顾志宏
设计部门丨天大设计总院:黄晶涛工作室 朱玲工作室 顾志宏工作室 保护规划所 景观设计一所 文物保护所
联合体团队丨荷兰VCS建筑事务所
团队人员丨 黄晶涛工作室:盛明洁 马龙 肖涵宇
朱玲工作室:刘一达 王冠祺 田静雯
保护规划所:谭啸 王浩然 赵广宇 杨森 龚航 杨宁 刘潇然 王艳波 单长江 尹茜
顾志宏工作室:聂莉 刘家瑞 梁维佳 刘峻松 赵斯琪 张月轩 郭佳琦 张梦炜
文物保护所:刘晓宇
景观一所:杨义 张梦蕾 张雪 王翀
天大建筑学院:杨鸿玮
聚焦沈阳王家湾寒域暖城
面向时代寒地滨水城区建设的天大解决方案
引领北境营城新范式 塑造东北亚流量之心
2022年初,沈阳市人民政府向全球发布沈阳王家湾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公告,天大设计总院按照“院企联合、集群协同”的工作模式,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院总规划师黄晶涛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院总景观师朱玲领衔,院副总建筑师顾志宏联合主持,与荷兰Ton Venhoeven大师VCS建筑事务所组成联合体,由院保护规划所搭建设计工作平台,协同景观设计一所和建筑学院相关专家组成高规格的“学习型+实践型+复合型”工作团队。与另外五家国际顶级联合体机构经过四个月的激烈角逐,最终获得入围前三名优胜的成绩。
项目团队一片冰心,满怀热忱,直面沈阳气候寒冷、城市发展乏力、高端人口流失、经济活力不足等东北亚区域性发展困境,基于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的创新优势,提出“以新基建引领东北亚城市之光,以新技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新思维赋能东北地域文化传承,建构面向新时代寒地滨水低碳新城区建设”的天大解决方案——寒域暖城。项目中各个专业团队发挥所长,各有侧重,彰显天大设计实力,打造天大设计品牌,获得相关专家和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提升了天大的社会影响力。
规划概况
王家湾滨水地区位于沈阳市浑南区,是沈阳一河两岸稀缺的可成片开发建设的区域,作为35个城市核心发展板块之一,与浑河北岸的东塔地区共同构成城市东部副中心,是承载沈阳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国际交往功能的战略预留区,是促进沈抚同城化发展的重要节点,是沈阳都市圈的新经济中心。
规划以“寒域暖城”作为愿景IP,规划兼具国际商务交往、健康生活方式、文化传承传播、低碳科技营建等重要战略内容的活力社区及理想家园,成为核心先导区的前驱引擎。设计以城市山水格局为出发点,通过“一湾对望 南北方城”、“高端植入 多元激活”、“水脉相承 传续向新”、“暖廊赋能 美好生活”,共同形成“一湾一城、两廊三港”的城市空间结构。
核心策略
王家湾片区位于浑河南岸,与历史上的盛京方城、圆廓、四寺、四塔遥相呼应。杨官河两条支流,构成“山川环卫,原隰沃饶”的大美格局。顺应高程汇水趋势,连通杨官河故道和坑塘湿地,形成提升城市韧性、调节稳定微气候、乐活宜游的无界城市公园。
产业功能布局围绕现状的居住型“方城”,外围布局体育、文化创意、新媒体、商贸会展等城市功能,并在方城南部广袤的乡野中引入独角兽企业,形成科技原野。沿河依次布局国际港、运动港和人文港,重要公共建筑形成大集中、小分散的格局。
“大河之舞”国际港,面向商贸交往与文化互鉴,以东北亚国际经济论坛、东北亚小商品博览会等事件为契机,打造东北亚文化交流中心、寒地温室购物中心、国际会议酒店集群等节点。
“北国之春”运动港,借助“十五冬”契机,打造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相促进、体育设施与开放空间相融合的运动街区,为全国冬季全运会和东北亚冬季运动会提供场馆设施。
“瑞雪丰年”人文港,以文创、新媒体、文旅等为主要功能,以创建东北亚设计之都、中国年事文化艺术节等事件为契机,建设青年艺术家聚落、寒地低碳建筑科技展示区、年文化体验区等节点。
围绕轨道站点进行一体化开发,从地下到地面,按照“枢纽网联、集成共享、主被动结合”的原则搭建暖城设施体系。通过新基建引领中国寒地城市建设最高范式,向世界展示中国温度。
针对沈阳气候特点,搭建暖城设施体系。地下街道设置天窗采光、营造温暖舒适的步行商业空间;结合地铁换乘,下沉广场、垂直交通核等形式实现立体交互;引入地热、光伏等清洁新能源,探索多样暖源基础设施供给。
沈阳的魅力,在于千年积淀的人文记忆。百年村庄王家湾所承载的地域精神是场地的根和魂。设计“去其形,留其意,传承向新”,依托场地自然格局与台地肌理,创新演绎了承载新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的王家湾新艺术村。
瑞雪丰年,是中式团圆的典型场景。王家湾新艺术村通过引入高端文旅产业,成为中国年事文化体验高地。让文化创意为城市赋能,助力沈阳推进城市产业转型,成为沈阳建设东北亚设计之都的核心启动区之一。
结语
“我对这片热土爱得深沉。我在这里出生、长大、结婚生子,像我的父辈那样;它给我以支持、包容和向上的机会,像所有璀璨的世界城市那样。长夏无冬或许浪漫,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泾渭四季,才是壮阔人生,大美家园。当长白山脉的积雪再次消融,那叮咚流淌的,是下一个春天的故事。”
——自占团队半数以上的东北籍设计师共同心声
相关新闻